高考退档是指考生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因未满足院校录取条件导致档案被退回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从而失去本批次录取资格,需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的情况。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分数与专业不匹配
考生分数虽高于院校整体录取分数线,但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时,院校会将档案退回。
不符合专业要求
部分专业对考生有特定限制,如色盲/色弱、身高达标、单科成绩优异等,若考生不满足这些条件,档案同样会被退回。
体检或政审不达标
高考体检结果或政审报告未达到院校要求(如视力、政治背景等),会导致档案退档。
流程特点
平行志愿投档按顺序进行,若考生档案被投到已满员的专业组且不服从调剂,系统将自动退回档案。 - 若考生填报的6个专业组均满员,则直接退档;
若第7个专业组未满,则投档至该组。
影响后果
退档后考生失去本批次录取资格,需参加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录取,可能降低录取机会。 - 部分省份(如山东)要求退档考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补录,否则视为放弃该批次录取。
仔细阅读招生简章
了解院校的体检要求、专业调剂政策等细节,避免因信息盲区导致不符合录取条件。
合理填报志愿
专业选择 :避免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可适当降低分数要求以增加选择范围;
调剂策略 :勾选“服从调剂”选项,提高被录取概率;
志愿梯度 :设置“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避免所有志愿集中在少数院校。
关注体检结果
确保体检报告符合院校要求,必要时提前咨询医疗机构了解具体限制。
退档并不意味着考生失败,但可能影响后续录取计划。建议考生根据退档原因总结经验,调整志愿策略,必要时参加复读或征集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