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形式根据考试目的、报考对象和考试内容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传统文理分科模式
语文、数学、英语+文综(政治/历史/地理)或理综(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模式
"3+3"模式 :语数英+3门选考科目(如物理/历史+政地化生)。
"3+1+2"模式 :语数英+1门物理/历史+2门政地化生。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需考语文、数学+专业课(如幼儿教育、机械设计等),部分省份需加英语。
面向社会在职人员,提供高起专、高起本、专升本三种层次学历提升机会,考试内容相对基础。
在部分省份(如上海、天津)实施,分文化课(语数英+专业技能)和自主测试两部分,文化课考试时间通常为周末。
需通过文化课考试(语数英+政治/历史/地理)和专业课考试(如美术、音乐、舞蹈等),部分院校有专项计划。
针对体育特长生,需通过文化课考试+体育专业课考试,部分院校可享受加分政策。
强基计划 :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通过高考成绩和高校专业测试录取。
港澳台侨联招考试 :面向港澳台侨胞及少数民族学生的专项招生考试。
民族班/预科班招生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教育招生计划。
部分高校根据考生特长或综合素质进行录取,但目前已逐步减少。
我国高考形式多样,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普通高考、职教高考、成人高考等。新高考模式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春季高考为考生提供更多选择。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则满足多元化需求。具体考试类型和科目组合需以考生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最新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