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城乡社区就业情况,综合政策规划及地方实践,可总结如下:
总体目标
根据国务院《“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为 5500万人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5%以内 ,并推动城乡、区域就业机会差距逐步缩小,实现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政策支撑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造新岗位,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基础设施改善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吸引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促进双向就业。
服务体系完善
全国90%以上的城乡社区将实现“六有标准”服务体系,包括就业登记、岗位推送、创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体化服务,每年兜底帮扶不少于1万人。
精准匹配与技能培训
通过需求收集、精准匹配机制,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和政策补贴,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例如,威海市实施“就在威海”计划,提供24小时就业服务热线,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获取职业指导。
重点群体支持
高校毕业生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提供创业孵化、实习岗位等专项支持。
农民工与失业人员 :通过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措施,稳定就业规模,提升技能培训质量。
农村人口 :依托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拓宽增收渠道,吸引人才回流。
社会保障与权益保护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推动实现体面劳动。
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 :县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通过建设产业孵化园、配套公租房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
东西部协作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保障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2025年城乡社区就业将呈现服务升级、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特点。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技术赋能等多措并举,推动城乡就业均衡发展,同时聚焦重点群体,强化社会保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