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光谱颜色主要由色温决定,色温是描述光源颜色特性的关键参数,其单位为开尔文(K)。以下是具体说明:
色温通过模拟黑体辐射的光谱来定义:当黑体温度升高时,其发出的光会经历从红到蓝的连续变化。例如:
2700K :暖白色光,呈现黄色或橙色调,类似传统白炽灯
3500K :中性白色光,接近自然光,适用于办公室和商业场所
5000K以上 :冷白色光,接近自然日光,适合需要明亮清晰照明的区域
暖色光(2700K-3000K)
红光成分多,光线偏黄,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常用于客厅、卧室等场景。
中性白色光(3500K-4500K)
光谱接近自然光,显色性较好,适合办公室、学校等需要均匀光照的场所。
冷白色光(5000K-6500K)
蓝光成分多,光线偏蓝,能提升注意力和清晰度,适用于办公室、会议室等场景。
显色性 :描述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数值越高越接近自然光。
全光谱光源 :覆盖2200-5500K色温范围,可模拟自然光变化,常用于专业照明场景。
家庭照明优先考虑暖白色(3500K)或中性白(4500K),兼顾舒适性与实用性。
办公和商业空间推荐冷白色(5000K)以提高效率。
艺术或特殊场景可尝试暖黄色(2700K)营造氛围。
通过调整色温,不仅可以改变空间氛围,还能满足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