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 明朝 编纂的巨型百科全书,具体信息如下:
编纂背景
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主导,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初名《文献大成》,后改称《永乐大典》。
规模与内容
全书共22877卷(含60卷目录),约3.7亿字,收录先秦至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内容涵盖经、史、子、集等各领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
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世文献整理和文化传承影响深远。
1772年《四库全书》编纂时,《永乐大典》已缺失2422卷,现存副本仅400余册,散藏于全球30多个国家的机构。
其他信息
编纂历时5年,最初由解缙主持,后因朱棣不满调整监修人员至姚广孝,并扩大团队至3000多人。明成祖通过此书强化文化统治,推动文化统一。
综上,《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的文化瑰宝,体现了明代在文化整合与科技发展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