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禅房的诗句,综合多篇诗词作品整理如下:
一、唐代禅诗中的禅房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以莲花喻指高僧清净心境,禅房位于空寂山林之中)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通过禅房周围的自然景致,反衬内心的宁静)
《宿莹公禅房闻梵》- 李颀
花宫仙梵远微微,月隐高城钟漏稀。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始觉浮生无住着,顿令心地欲皈依。
(以秋雨、落叶等意象,表达禅修者对尘世超脱的感悟)
二、宋代禅诗中的禅房
《石窦》- 李新
石窦涓涓函丈冷,海云叠叠暮山低。秋风早晚惊禅定,肯为陶潜一过溪。
(以山水意象,隐喻禅修者的心境与陶渊明的归隐精神)
三、其他相关诗句
《题万道人禅房》- 张祜
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
(通过禅房地理位置的幽深,体现禅宗“直指人心”的境界)
四、禅宗公案与禅诗结合
六祖慧能《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虽未直接写禅房,但禅宗思想常通过公案融入诗词)
注:禅诗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禅修者对“空”“静”“无”的体悟,建议结合具体诗作背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