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人与做事的重要性,不同视角和语境下存在差异化的解读,但综合多来源信息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做人优先
多数传统文化和职场伦理强调“做人第一”,认为良好品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例如,李嘉诚将“人品”视为选择合作伙伴的首要标准,认为“做事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在熟人社会或传统职场中,口碑和人际关系往往比单纯的能力更受重视。
做事为根本
部分观点认为,做事是实现目标的基础,缺乏实际能力则无法达成任何成就。如王阳明“知行合一”强调行动与品德的统一,但需通过实际做事体现内在品质。
互补而非对立
现代社会更强调二者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专业能力是立足之本,否则即使会做人也难以获得实质性认可;另一方面,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职场中愈发重要,甚至直接影响工作成效。
阶段性与场景差异
基层岗位 :需先掌握基本技能(做事),再通过表现建立信任(做人)。
管理岗位 :需平衡业务能力与人际协调能力,形成“做事+做人”的资源整合能力。
基础阶段 :专注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干实事”积累经验与口碑。
中期发展 :在稳固专业基础后,逐步学习沟通、团队协作等软技能。
高层管理 :需同时具备战略眼光与人格魅力,形成“以德服人,以能服人”的领导力。
做人与做事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传统价值观侧重品德优先,现代社会则强调能力与关系的平衡。最佳状态是两者兼顾:既要有“金刚不坏之身”(品德),也要有“金刚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