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轻哪个重
认知目标
能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感知物体的轻重关系。 - 理解重量与物体大小、材料的关系。2. 技能目标
掌握使用跷跷板、天平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 - 能用语言完整表述比较结果(如“小猫比大狗轻”)。3.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 引导幼儿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习惯。
教具 :
跷跷板(2个)、动物图片(如小猫、大狗、胖猪)、天平(自制裤架式)、水杯、牛皮筋、记录单、水彩笔。- 学具 :
各类轻重不同的物品(如玩具、水果)、小动物卡通形象卡片、数字及轻重标记。- 经验准备 :
幼儿户外玩跷跷板的初步体验。
情境导入
教师表演哑剧“举重”,展示不同重量物体的比较过程,引出课题。 - 提问:“为什么每次举重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幼儿思考重量的相对性。2. 生活关联
提问:“你们平时是怎么判断东西轻重的?”鼓励幼儿分享经验(如用手掂量、观察下沉程度)。
基础感知
提供不同重量的物品,让幼儿通过提、掂、放等方式感受轻重差异,并用简单语言描述(如“这个苹果比橘子重”)。2. 工具探索
跷跷板实验 :
幼儿分组进行跷跷板游戏,观察哪边下沉并讨论原因(重的一头沉,轻的一头翘)。 - 引导幼儿总结规律:“小猫比大狗轻,大狗比胖猪轻,所以小猫比胖猪轻”。 - 天平测量 :
使用自制天平秤比较物体重量,记录结果并对比不同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分享
幼儿展示跷跷板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其他幼儿验证和补充。2. 规律总结
讨论影响重量感知的因素(如材料密度、大小)。3. 概念升华
引导幼儿理解“相对重量”的概念,例如:“即使两个物体重量相同,材质不同也会影响跷跷板的结果”。
家庭作业
请幼儿与家长一起玩跷跷板,比较三个人中谁最重,并记录排序结果。2. 区域活动
在科学区提供更多材料(如瓶盖、硬币),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物体的重量关系。
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和操作实践,幼儿能够直观理解轻重的概念。跷跷板实验和天平测量帮助幼儿建立量化的比较方法,而家庭作业则强化了知识迁移能力。未来可增加不同材质物体的对比,进一步探索重量与密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