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的诗句,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医药文化内涵。以下是按主题整理的代表性诗句:
白居易《采地黄者》
“初入河南境内,恰逢秋英荟萃。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以采地黄者劳作场景,隐喻地黄生长特性。
宋代孔平仲《药名体》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嵌入常山、甘草等16种药名,展现宋代药学成就。
王安石《劝酒》
“紫芝眉宇倾一坐,笑语但闻鸡舌香。真珠的皪鸣槽床,金罂琥珀正可尝。”
以药名劝酒,体现宋代文人对医药与生活的融合。
辛弃疾《满庭芳·静夜思》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褛织硫磺,柏影桂枝交映。”
通过中药意象表达思念远人的孤寂情感。
赵瑾叔《本草诗》
“牡丹富贵占春多,入药根皮去积疴。理却劳伤经自利,除将吐衄血俱和。”
以牡丹、荆拨等药名赞颂药用价值。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药材隐喻人生短暂,体现道家养生哲学。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以草本植物特性,隐喻生命循环与医药疗愈。
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虽未直接提及中药,但“屠苏”为传统药酒名,隐含节日养生习俗。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传统春联中常用“花落知多少”隐喻健康提醒,与中药养生理念相关。
以上诗句通过意象、隐喻等手法,将医药与文学、哲学融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若需具体分析某首诗的医药意象,可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