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学会称呼“爸爸妈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练习。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整理的关键方法:
0-6个月
宝宝通过听力分辨父母声音,家长可通过日常对话(如“妈妈在做饭”“爸爸在上班”)建立初步联系。
7-12个月
宝宝进入咿呀学语阶段,开始模仿大人发音,此时需增加词汇量,如指着家人说“这是爸爸/妈妈”。
13个月左右
部分宝宝开始尝试发出“爸爸”“妈妈”的音节,家长需及时强化正确发音。
高频重复与语境化
每天多次重复“爸爸”“妈妈”的发音,例如喂奶时说“宝宝饿了,妈妈来喂”。
结合动作和场景教学,如换尿布时说“妈妈在换尿布”,增强关联性。
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
保持微笑、眼神接触和蹲下与宝宝平视的互动姿势,传递安全感。
通过游戏(如“躲猫猫”)吸引宝宝注意,锻炼其听力方向感。
积极回应与鼓励
当宝宝尝试发音时,及时给予肯定反馈,如“宝宝真棒!”。
避免批评性语言,用“妈妈/爸爸在做什么”代替直接指令。
避免混淆
教学期间避免使用昵称(如“妮称”),统一使用“爸爸”“妈妈”。
其他家庭成员也应以规范方式称呼,强化正确认知。
耐心与坚持
每天至少练习数百次,通常在12-18个月龄开始尝试发音。
若宝宝暂时未回应,不要强迫,可等待下一次自然尝试。
环境与氛围
保持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避免过度紧张影响学习。
多与宝宝进行互动游戏,如“抓住我”“猜猜我是谁”。
通过以上方法,宝宝通常在12-18个月开始尝试称呼“爸爸妈妈”,部分早熟宝宝可能更早。若超过2岁仍未出现相关行为,建议咨询儿科医生或语言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