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中国农历的第一个月,具有以下特点:
基本定义
正月是农历年的开端,对应公历的1月,但两者并非完全重合。农历以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为一个月,结合太阳回归年调整闰月,确保平均历年与回归年接近。
别称与文化内涵
正月包含孟春、端月、开岁等雅称,传统上对应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年节(春节)。其名称蕴含“改正”“端正”之意,象征新年的开端。
历史演变
夏朝以农历一月为正月;
商朝改为农历十二月;
周朝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
秦朝统一后改为农历十月;
汉武帝时期恢复夏历,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此制沿用至今。
时间范围
正月通常包含28至31天,具体天数取决于当年是否为闰月。正月上旬或中旬常包含春节,但立春可能出现在腊月下旬。
与公历的差异
公历(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而农历是阴阳合历,两者在月份划分上无直接对应关系。
综上,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其定义、别称、文化内涵及历史演变均围绕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