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东北地区的就业形势整体呈现严峻态势,但存在多重机遇与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供需矛盾突出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企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导致职位需求总量较少,而高校毕业生、技能型人才供给持续增加。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同比大幅增长,叠加往届未就业人员,竞争压力显着。
结构性矛盾显着
行业需求萎缩 :传统产业如汽车制造、医药等受经济调整影响,岗位需求减少;
新兴领域人才短缺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虽发展较快,但岗位供给与毕业生技能匹配度不足,形成“用工荒”与“技能错配”并存局面。
人才流失严重
每年净流出约180万人,高校毕业生成为主要流失群体,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供需失衡。
政府干预力度加大
辽宁省计划2025年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重点支持18-45岁中青年群体,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 - 专项帮扶 :针对去产能职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政府推出就业援助计划。
部分城市政策亮点
大连市 :通过供需对接、荐岗洽谈等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但研究生竞争激烈,薪资水平有限;
吉林省 :高校开展供需对接活动,缓解部分专业就业压力。
生活成本较低
住房、交通等生活开支低于一线城市,吸引对成本敏感的求职者。
就业选择倾向
行业偏好 :国有企业仍提供较多稳定岗位,但薪资水平较低;
区域差异 :大连、沈阳等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但薪资待遇差异较大。
2025年东北就业形势严峻,需关注政策导向与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求职者应提升技能、合理规划职业路径,并优先选择新兴领域或政府支持的产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