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综合整理的核心知识:
可回收物
包括废纸(报纸、纸箱、书本等)、塑料(饮料瓶、餐具等)、玻璃(瓶瓶罐罐)、金属(易拉罐、铁罐等)和织物(衣物、布料)五大类。通过回收再利用,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有害垃圾
含重金属(如汞、镉)、有毒物质(如电池、荧光灯管)或对环境有害的废弃物(如过期药品、油漆桶)。需集中投放至专业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水源。
厨余垃圾(湿垃圾)
主要为易腐生物质废弃物,如剩菜剩饭、果皮菜叶、骨头等。经堆肥处理可转化为有机肥料,每吨可生产0.3-0.6吨肥料。
其他垃圾(干垃圾)
包括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如被污染的玻璃、陶瓷)、尘土、烟头、一次性用品等。需通过焚烧、填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可回收物 :蓝色垃圾桶
厨余垃圾 :绿色垃圾桶
有害垃圾 :红色垃圾桶
其他垃圾 :灰色垃圾桶
资源回收 :回收1吨纸可挽救17棵20年树龄大树,回收1个易拉罐可节省3小时电视电力。
环境保护 :减少垃圾填埋量,降低土壤和水体污染风险。
经济效益 :通过资源化利用,降低原材料开采成本。
塑料类 :仅限干净塑料制品(如饮料瓶),污染餐具需单独处理。
玻璃类 :纯玻璃可回收,但镜面涂层玻璃属其他垃圾。
织物类 :普通衣物可回收,但毛巾、内衣等特殊材质需单独处理。
源头分类 :在家庭中设置分类垃圾桶,养成分类习惯。
学习识别 :通过官方渠道或社区活动学习各类垃圾特征。
特殊情况处理 :如大件垃圾需联系专业清运机构。
垃圾分类需每个人参与,通过科学分类,我们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