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笋的诗词,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整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 春笋生长
《竹笋》 (宋·蒋华子):
头角崭崭露,江南四月时。 > 定应孤竹子,未脱老莱衣。 赏析:以“头角崭崭露”描绘春笋破土而出的动态美,展现其生命力与春日生机。
《咏竹》 (唐·贺知章):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赏析:用“黄犊角”“小儿拳”比喻竹笋的幼嫩形态,充满童趣。
二、 自然景观与竹笋
《雨后过近村》 (宋·陆游):
岁华新笋初成竹,天气停云未断梅。 赏析:结合春雨、新笋与梅花的意象,营造静谧而富有生机的乡村画面。
《村居》 (唐·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赏析:通过“竹绕篱”的意象,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三、 竹笋的品格象征
《苦寒吟》 (唐·孟郊):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 赏析:借竹笋的“苦节”象征坚韧品格,表达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食笋》 (唐·白居易):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赏析:以“紫箨”“新玉”比喻竹笋的外皮与肉质,展现其清新脱俗的质感。
四、 其他相关诗词
《春日寓感》 (唐·王延彬):
雨后绿苔侵履迹,春深红杏锁莺声。 赏析:虽未直接写竹笋,但通过春日雨景烘托竹笋生长的环境氛围。- 《舟次巴峡》 (宋·陈襄):
林蔬饶竹笋,乡果足枇杷。 赏析:以巴峡山水为背景,展现竹笋与地方物产的关联。
以上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竹笋的形态、生长环境及其文化象征,既有具象描绘,也蕴含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