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看透一切”的诗句,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 经典诗词中的看透表达
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以春梦和秋云比喻世事短暂、人情淡薄,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展现超越表象的豁达境界。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沧海和巫山云彩比喻对往事的决绝,体现情感的深邃与看透。
二、 禅宗思想中的核心诗句
慧能《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通过破除执念的哲学思考,揭示事物本质的虚无性。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进一步阐释心性与外境的关系。
苏轼《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以风雨中的从容态度,表达对物质与精神满足的超越。
三、 其他相关诗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古仁人之心,超越得失的境界。
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对自我价值的坚定信念。
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通过物是人非的感慨,隐含对世态炎凉的洞察。
四、 现代仿古诗中的延伸表达
谭嗣同《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悲壮笔触表达对生死与信仰的超越。
总结 :
以上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看透一切”的境界,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朱敦儒、元稹),也有对自我超越的追求(如慧能、苏轼),更有禅宗思想对本质的剖析(如慧能《菩提偈》)。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适用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