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烧的诗句,综合不同朝代和体裁的创作,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直接描写病症
“无端感冒使人愁,不幸偏逢多事秋。骨软体衰苍脸色,发烧鼻塞梗咽喉。”(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宋代陆游《病起萧萧两鬓华》)
“高烧爉泪红成堆,高烧银烛照归来。”(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烘托病中状态
“独灯独影映窗寒,病榻高烧无人问。”(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头烫才知病已重,悬车学做少年狂。”(宋代陆游《病起》)
“辗转难眠梦中战,时为勇士时颓废。”(现代佚名《高烧之夜》)
三、以景衬情
“窗外雨声滴滴答,湿衣未干身已垮。热度升高神昏沉,独自无人诉苦话。”(清代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虽未直接写发烧,但通过环境烘托病中孤寂
“碎砖嗅过的城市淡黄,吹凉我发烧的面颊。”(现代佚名《发烧的隐喻》)
四、儿童视角
“小童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虽为儿童诗,但通过动作描写暗示发热
注:部分诗句如“白华犹发烧残梅”(1)虽未直接写发烧,但“白华”指白梅,常与寒梅相关联,可引申为病中意象。发烧的生理反应如“骨软体衰”“神昏沉”等在古诗词中常有类似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