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水田园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山势的多变(动)与庐山整体轮廓的静态对比,体现哲理。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鸣叫(动)与白鹭飞翔(动)的动态画面,与窗外的雪山(静)、门前的船只(静)形成对比。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桂花飘落(静)、春山空寂(静)与月出惊鸟(动)、鸟鸣涧中(动)的交织,展现自然和谐。
二、边塞军旅类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潮水涌动(动)、野渡无人(静)的对比,烘托边塞寂寥。
三、哲理禅意类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鸟儿飞走(动)、云彩飘动(动)与山石的静态形成反差,表达超脱心境。
四、其他经典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通过江水流动(动)、山鸟鸣叫(动)与林间静谧(静)的对比,强化禅意。
这些诗句通过自然现象与静态场景的结合,展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既有具象的动态描写,也蕴含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