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程度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发展的领域,综合科学界的研究和认知,目前可总结如下:
可见宇宙的占比
人类目前可观测的宇宙仅占整个宇宙的约4.9%,即重子物质(普通物质)的比例。
暗物质与暗能量
暗物质占比约95.1%,目前仅通过引力效应间接探测,其本质尚未明确。
暗能量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其具体性质仍待研究。
可观测宇宙的尺寸
可观测宇宙的直径约为930亿光年,厚度约1万光年。
理论框架的不足
牛顿力学适用于低速宏观世界,而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分别解释高速运动和微观粒子,但两者在极端条件下需统一理论(如量子引力理论)。
杨-米尔斯方程描述基本力,但尚未实现完全的实验验证。
技术手段的局限
当前最先进的望远镜(如哈勃、詹姆斯·韦伯)仍无法观测到宇宙的边缘,且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直接探测尚无突破。
无法创造有生命的物体或完全治愈所有疾病,表明对生命起源和复杂系统的理解仍不充分。
古代观念的局限
早期人类将宇宙视为以地球为中心的体系,随着哥白尼的日心说逐步转向以太阳为中心的模型。
现代宇宙学的突破
20世纪以来,相对论解释了引力和时空结构,量子力学描述微观世界,但宇宙大爆炸理论(约137亿年前)仍是主流的宇宙起源模型。
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约为5%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可观测的4.9%重子物质中。暗物质、暗能量及基本力的统一理论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技术手段和理论框架的局限性也限制了认知的深度和广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对宇宙的认知将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