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诗词中的“娜”
《孔雀东南飞》 (汉·佚名)
“婀娜随风转”,描绘女子身姿轻盈飘逸。
《石榴》 (唐·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以榴枝摇曳比喻美人姿态。
《更漏子·体妖娆》 (宋·黄庭坚)
“体妖娆,鬟婀娜”,直接赞美女子体态与发髻的柔美。
二、现代诗词中的“娜”
《满江红·袅娜身材》 (宋·杨泽民)
“袅娜身材,经行处、金莲涉足”,描写女子经期的柔弱与美丽。
《春风袅娜》 (宋·冯伟寿)
“被梁间双燕,话尽春愁。朝粉谢、午花柔”,以春风中的柳絮比喻思念的绵长。
三、其他相关诗句
《杨柳枝》 (唐·刘禹锡)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得春风长挫摧,此身惟有袅娜思。”(虽未直接用“娜”,但“袅娜”与“娜”同音,表达相似意境)。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虽未用“娜”,但可通过“青山依旧在”联想到自然中永恒的柔美)。
注:部分诗句存在多义性,如“袅娜”与“娜”虽同音但字义不同,此处仅列出包含同音字的诗句。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