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污染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化肥农药污染
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农药残留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污染水体,破坏生态平衡。 - 农药 :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每年递增10%,仅1%针对目标害虫,其余进入生态环境。
化肥 :30%以上未吸收,70%以上污染环境,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农膜污染
全球使用量最大的农业薄膜难以降解,残留物污染土壤、水体,释放二恶英、塑化剂等有害物质。
畜禽粪便污染
未达标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或渗入地下水,消耗水体氧气,引发有机污染。
生活垃圾与工业污染
城市垃圾(如塑料、重金属)和工业废水(含重金属、化学物质)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农田。
农业生产活动 :不合理施肥、农药喷洒、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
工业与生活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垃圾渗滤液,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倾倒。
自然因素 :降水冲刷携带农田污染物进入水体。
土壤退化 :土壤板结、沙化,肥力下降。
水体污染 :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导致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生态破坏 :农药杀灭天敌,破坏食物链,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源头控制
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使用可降解农膜,推广生态农业模式。
过程拦截与净化
采用稻田生态田埂、生物篱等技术拦截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建设前置库、人工湿地等设施净化渗流污染物。
生态修复
恢复湿地、植被覆盖,增强土壤自净能力;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
政策与监管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执行,严查工业污染源,推广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
通过综合防治,可缓解农田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