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模式根据供应方式、合作模式和行业特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主要类型:
直接供应
生产厂商直接将产品送至客户,客户自行负责后续物流和仓储。例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直接送货至整车厂。
间接供应
通过中间代理商或分销商进行产品中转。例如超市通过批发市场采购商品。
自营模式
客户自行采购和管理库存,例如超市自营采购蔬菜水果。
联营模式
供应商负责产品供应和库存管理,客户仅收取少量毛利提成。例如超市与供应商签订联营协议,供应商管理蔬果库存。
代工模式(OEM/OBM)
OEM :供应商按客户设计生产产品,客户提供设计图纸并支付费用。
OBM :供应商提供自有品牌产品,客户自主设计生产,适合中小型品牌。
批发供应
面向零售商或企业的大规模供货,例如超市从批发市场批量采购日化用品。
零售供应
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小批量供货,常见于电商零售。
循环取货(Milk-Run)
制造商定期派车联合取货,减少中间环节成本。例如上汽大众等企业采用此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
结合物流、仓储与金融服务,例如30天账期采购协议。
DTC(Direct to Consumer) :品牌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绕过传统渠道,例如某些美妆品牌官网销售。
平台供货模式 :如SHEIN的代工厂模式,包含设计、生产、物流一体化服务。
选择合适的供货模式需结合企业规模、资金实力、产品特性及市场定位。例如:
大型企业 :优先考虑OEM或供应链金融模式降低成本。
中小型商家 :适合联营或代工模式,降低库存压力。
电商平台 :推荐自营或平台供货模式,利用流量优势。
建议根据具体业务场景,综合评估物流成本、库存风险及市场响应速度,选择最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