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综合能力测试是中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考)中的一部分,其具体内容和形式如下:
文科综合
包含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用于评估学生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理科综合
包含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用于评估学生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
文科综合 :满分300分,采用闭卷考试,具体分值由各省根据教育政策调整(例如全国卷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其中数学含文科数学)。
理科综合 :传统全国卷满分300分,但近年部分地区已实行30+3改革,例如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评价维度
除学科知识外,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改革意义
通过分科考试,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学科方向,同时推进素质教育。
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仅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不直接计入高考总成绩。
部分省份要求理科综合成绩达到C等及以上方可参加录取。
2024年起,全国多地试点推行“3+1+2”模式,学生在高中阶段需完成3门必修课(含语数英)和1门选修课,最后通过物理/历史、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组合考试,再结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录取。
以上信息综合了近年高考政策及改革方向,具体以当年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