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形容长辈离世的诗句,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悼亡诗类
《燕子矶口占》(明·史可法):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以空间距离反衬思念之深,悲怆感强烈。
《悼亡诗》(元·刘宗远):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对逝者的永恒怀念。
《悼亡诗三首·其一》(西晋·潘安):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以四季更迭暗示生命轮回与阴阳永隔的悲哀。
二、送别类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虽为悼亡之作,但通过清明时节的哀思隐喻离世。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 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以清明时节的烟柳新烟,烘托对逝者的追思。
三、追忆类
《江城子·廿一岁》:
维廿有一,岁月其悠。 > 严亲长逝,吾心永忧。 直白表达对年迈长辈逝去的无尽哀思。
《孤雁儿》(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以孤寂意象表达对亡者的绵长思念。
四、现代仿古类
《别父》:
清风蓑雨雨纷纷,正是人间换景新。 > 孰晓天堂传诏令,仙幡度我父亲魂。 结合传统悼亡诗结构,融入清明时节的哀思。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长辈离世的悲痛与永恒记忆,既有对生离死别的直接哀悼,也有对往事的追忆与对亲情的永恒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