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据是指反映金融市场活动和经济运行状况的量化信息,涵盖多个领域和层次。根据其来源和功能,金融数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货币供应量
包括M0(流通中货币)、M1(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等层次,反映货币供应的总量和流动性。
例如:2023年末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
利率与汇率
利率 :如国债期货利率(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2209上行0.15%)。
汇率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6:30收盘报6.7557)。
社会融资规模
包含金融机构表内/表外业务、直接融资等四大类,反映社会资金流动情况。
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5.59万亿元。
贷款与存款
人民币贷款 :2024年增加18.09万亿元,分部门包括住户贷款、企(事)业单位贷款等。
人民币存款 :同期增加17.99万亿元,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为主要组成部分。
股票与债券
股票价格、成交量、换手率等,用于分析市场趋势。
国债期货价格(如TS2209上行0.08%)反映市场对利率的预期。
期货与外汇
商品期货(如铁矿石、原油期货)价格波动,反映市场供需。
外汇市场数据(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NDF)显示跨境资金流动。
GDP与通胀
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增速、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经济整体运行状况。
就业与消费
就业数据、居民消费支出等指标,辅助评估经济活力。
财务报表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用于评估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
银行间市场 :如Shibor(隔夜报1.0180%)、票据融资(1.57万亿元)。
监管数据 :金融监管机构发布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
金融数据通过央行、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等渠道发布,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例如:
投资决策 :通过分析历史价格走势、成交量及财务数据,判断资产价值。
政策制定 :监测货币供应量、社融规模等指标,制定宏观调控政策。
以上分类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涵盖金融数据的主要领域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