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金属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元素,通常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主族(ⅠA)或第二主族(ⅡA)。以下是常见的活跃金属及其特性:
钾(K)
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是碱金属中活泼性最强的元素之一。 - 与水反应剧烈,甚至能在空气中自燃,熔点低且密度小于水。 - 应用领域:电池、陶瓷、农业等。
钠(Na)
位于第3周期,密度最小,化学性质极为活泼。 -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需储存在煤油中。 - 用途:电解铝、制碱、钠盐等。
钙(Ca)
位于第4周期,是建筑用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 与水反应剧烈,生成氢氧化钙,生物体内参与骨骼形成。
镁(Mg)
位于第3周期,反应活性低于钾和钠,但高于铝。 - 与酸反应生成镁盐和氢气,高温下易燃烧。
铝(Al)
位于第3周期,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铝箔),耐腐蚀性强。 - 工业用途:航空、包装、电解铝等。
锌(Zn)
位于第4周期,反应活性低于碱金属,但高于铁。 - 与酸反应生成锌盐和氢气,实验室常用作制氢剂。
铁(Fe)
位于第4周期,属于过渡金属,反应活性较弱。 - 与酸反应较缓慢,常温下易形成氧化铁保护膜。
锂(Li) :最轻的碱金属,反应活性低于钠和钾,但导电性优异,用于电池。
铯(Cs) :理论最活泼金属,因放射性无法稳定存在,但化学性质与钾相似。
锶(Sr) :中等活泼性,用于合金和陶瓷材料。
与酸反应 :多数活泼金属能与稀酸(如硫酸、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部分金属(如钠、钾)甚至自燃。
工业应用 :广泛用于电解、合金制造、化工等领域。
以上内容综合了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涵盖活泼金属的定义、典型代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