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指数的条款主要涉及成分股选择、调整机制及评估标准,具体可分为以下核心内容:
市值要求
采用市值加权方法,总市值需达到一定规模。例如,标准指数(占新兴市场指数的85%-99%)要求最低110.39亿美元市值。A股纳入时,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初始纳入169只大市值股票,剔除非互联互通标的中小市值股票。
流动性指标
需满足15%以上的年化成交量比率,确保股票流动性充足。
其他条件
过去一年内未发生停牌且目前未停牌;
可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
在A股上市公司中流通性排名靠前。
定期调整
成分股每季度调整一次,反映市场变化。例如,2019年A股成分股曾达222只,后因调整减少至169只。
临时调整
因重大事项(如停牌超过50天、重大违规等)可能触发调整。
自由流通量调整
采用总发行量扣除战略投资者、大股东等不可自由流通股份,并考虑境外投资者持有限制,使用分级累进公式调整。
综合评估体系
除量化指标外,还会结合公司治理、行业地位等定性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市场分类 :MSCI将股票分为大型(70%-85%)、中型(85%-99%)、小型及标准指数,不同层级对应不同市值门槛。
A股纳入特点 :通过“互联互通”机制绕过传统配额限制,初始纳入规模为原计划的1/3(169支),且剔除非互联互通标的。
以上条款综合了量化与定性标准,确保指数既能反映市场整体表现,又能兼顾流动性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