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析:
基本释义
与之相同 :指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例如《诗·邶风·旄丘》中“靡所与同”的“同”即为此义。
犹同 :表示与某人或某事物完全一致,如“他的意见同我一致”。
近义词
包括“相同”“一致”“一样”等,例如“他的笑容与同灿烂”。
反义词
主要为“不同”“相异”,如“意见不合”。
与 (介词):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并列或关联关系,如“与朋友交往”“与虎谋皮”。
同 (动词):强调完全相同,常用于描述事物间的等同性,如“想法相同”“同仇敌忾”。
与同 (副词):多用于古诗文或书面表达,强调在行为或状态上的同步性,如“与同起身”“与同宣赞”。
成语 :如“与同舟共济”“与同甘共苦”,比喻在困难中团结互助。
固定搭配 :常与“相待”“相处”等词搭配,如“与同相处”“与同进步”。
与同 vs. 和 :
“和”强调不同事物的协调(如“和风细雨”),而“同”强调完全相同(如“同仇敌忾”)。 例如:“他与众不同”(强调独特性) vs. “他与众人同流合污”(强调一致性)。
综上,“与同”通过“与”和“同”的组合,既保留了介词和动词的独立含义,又通过语境形成特定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