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句主要出自其代表作《竹石》,以下是相关诗作及解析: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郑板桥最着名的竹子诗,通过“咬定青山”“千磨万击”等意象,展现了竹子坚韧不屈的精神,被赞为“郑板桥三字画”之一。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以画竹为别赠,表达其弃官归隐的志向,借竹子象征高洁品格。
《效李艾山前辈体》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通过“秋风”与“竹梧”的意象,营造清幽意境,体现其诗中常有的禅意。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以竹声联想到民间疾苦,展现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
郑板桥的竹子诗常融合画竹实践与哲学思考,如《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中“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既表达对传统文人画法的突破,也隐含对时代精神的反思。其诗作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影响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