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提供医疗服务的创新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施:
股权合作新建
民营资本与公立医院以股份制方式合作建立新医院,民营资本通常占主导地位,公立医院提供品牌、技术和管理支持,双方按股份分享收益。例如:
广和医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广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市一提供品牌和业务用房,广济提供资金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营。
北京门头沟区医院 :采用ROT(Revitalize-Operate-Transfer)模式,与凤凰医疗集团合作,取消院长行政级别,建立理事会领导制。
存量合作模式
包括股权转让、经营权转让等,公立医院将部分资产或运营权转让给社会资本,保持公立医院非营利性,社会资本通过管理运营获得回报。
委托经营
政府将公立医院的运营权委托给社会资本机构,社会资本负责医院日常运营管理,政府仅作为监管方。
特许经营
社会资本以特许权方式接管公立医院,负责医院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通过协议约定收益分配和风险共担。
后勤服务外包
政府将公立医院的后勤保障(如保洁、餐饮、设备维护)外包给专业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检验化验外包
将检验、影像等非临床服务外包给具备专业资质的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建设-运营-移交(DBFO)
适用于公立医院新建、改建项目,政府授予社会资本项目公司一定期限的运营权,期满后移交给政府。
混合所有制改革
通过股权合作与运营管理结合,实现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升管理效率。
葡萄牙案例 :2025年恢复私人管理的五家医院采用PPP模式,包括Braga、Loures等,通过公私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PPP模式通过股权合作、运营管理、服务外包等多种方式,实现政府与私人部门优势互补,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我国近年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逐步推广此类模式,但仍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