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于时”是一个被动句式,其句式特点和含义如下:
句式结构
该句式采用“主语+谓语+于+宾语”的结构,其中“于”字表被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被”。例如“不拘于时”可理解为“被时俗所限制”的倒装表达。
语法功能
“于”作为介词,在此处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如“时俗”),明确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被动关系。这种结构在古汉语中常用于强调主体受外部因素限制的被动状态。
具体出处
该句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意为“李氏子蟠,年仅十七岁,喜好古文,六艺经典都熟练掌握,不受当时求师为耻的风气限制,向我学习。”)
句意解析
在此句中,“不拘于时”强调李氏子蟠不受当时社会风气(如耻于从师)的束缚,体现了其独立求学的精神。
综上,“不拘于时”通过被动句式突出了主体在行为上的自主性,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以介词表被动的典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