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的诗句,可归纳为以下五类,涵盖不同朝代、意境与用途: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以“绿丝绦”比喻春柳,突出其柔美与生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通过“柳色新”烘托离别之情,成为送别诗经典意象。
高鼎《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描绘春日乡村景象,展现杨柳与自然和谐共生。
王之涣《送别》
霜信催杨柳,烟容袅杜蘅。
以“杨柳”象征离愁,与“烟笼”意象结合,强化离别氛围。
王安石《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用“千万条”比喻思乡之切,语言直白动人。
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以“千万枝”喻情之浓烈,展现杨柳与爱情的关联。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通过“绿丝绦”比喻春柳,突出其柔美与生机。
“折柳赠别”
源自汉代,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成为典型代表,寓意挽留与祝福。
“官柳”与“军柳”
唐代军营因柳枝坚韧得名“柳营”,隋朝大运河畔因种柳赐绢而被称为“官柳”,体现柳树与历史文化的关联。
王沂孙《齐天乐·蝉》
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以“千万缕”表现柳丝的绵长与春风的柔情,营造空灵意境。
雍裕之《江边柳》
藤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通过“烟霞”意象,将柳树与江景融为一体,展现朦胧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