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力培养,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建立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亲其师,信其道”的信任关系。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
通过倾听、鼓励和正面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安全感,避免体罚和变相体罚,激发学习内驱力。
情境导入与情感共鸣
采用歌曲、视频、故事等手段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如用《红蜻蜓》歌曲导入《又见蜻蜓》的课文,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诗意语言与激励评价
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文本,结合诗意评语(如“你的理解如春风化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设计分层教学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探索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问题导向与质疑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文本,教师通过引导性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质疑意识,形成主动学习习惯。
教材的深度挖掘
以教材为范例,结合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如《鸟的天堂》可关联自然观察活动,加深理解。
多媒体与跨学科融合
利用图片、纪录片、跨学科资源(如历史背景补充)丰富教学素材,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综合性。
双基与情感态度并重
在巩固基础技能(如字词、语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思维变化、努力程度),而不仅仅是结果。
通过以上策略,语文教学既能落实双基要求,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使课堂焕发活力与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