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需要关注的数据可分为宏观经济数据、行业动态、公司基本面和技术指标四大类,具体如下:
GDP(国内生产总值)
反映国家整体经济状况,GDP增长通常带动股市上涨,反之则可能抑制市场信心。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体现商品物价水平,高通胀可能引发加息,抑制股市资金量;通缩则可能刺激经济,间接利好股市。
PMI(采购经理人指数)
反映制造业和服务业活动,PMI高于50%预示经济扩张,对股市有积极影响。
M1与M2
M1 :居民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反映社会购买力,M1上涨预示经济活跃,资金流入股市。
M2 :M1加定期存款等,体现潜在购买力,M1-M2剪刀差扩大通常反映股市活跃度提升。
利率与汇率
利率下降(降息)通常利好股市,加息则相反;人民币升值吸引外资流入,贬值则可能抑制资金流入。
存款准备金率
银行保留资金比例下降,释放更多资金进入市场,对股市形成支撑。
政策与技术突破 :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政策扶持或技术突破可能推动相关股票上涨。
行业竞争格局 :新兴行业可能因政策红利或技术优势获得超额收益。
财务报表指标
营收与利润 :关注同比/环比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说明竞争力强。
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 :反映核心业务盈利能力,长期下降可能预示风险。
资产负债率 :负债率过高(如>70%)可能增加财务风险。
经营与战略
新产品发布、市场份额扩张等战略举措可能影响公司估值。
趋势分析
移动平均线 :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金叉)预示上涨趋势。
相对强弱指标(RSI) :超买(RSI>70)或超卖(RSI<30)信号辅助判断。
量价关系
成交量放大伴随价格上涨(量价齐升)强化趋势可靠性。
贴水率(股价低于指数)在大盘底部区域可能预示上涨。
投资者需综合运用以上数据,通过宏观经济把握市场环境,通过行业动态发现投资机会,通过公司基本面评估价值,通过技术指标优化交易决策。同时,建议关注政策变化、市场情绪等软因素,构建多维度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