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是技术分析中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形态主要围绕推动浪和调整浪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内容:
第1浪
通常出现在长期下跌或盘整行情末期,涨幅最小,成交量微弱,多为底部营造阶段。
第2浪
下跌浪,调整幅度最大,常覆盖第1浪升幅,底部不破第1浪起点,伴随头肩底、W底等转向形态。
第3浪
最大、最具爆发力的上升浪,持续时间最长,成交量显着放大,常伴随跳空缺口等突破信号。
第4浪
第3浪后的调整浪,跌幅小于第2浪,可能出现平台形、三角形等形态。
第5浪
行情趋缓,指标顶背离严重,常走失败浪,涨幅最小。
调整浪与推动浪交替出现,共8个波浪,但形态各异:
锯齿形 (5-3-5型)
常出现在大周期的2浪或小周期的4浪,子浪以5-3-5序列出现。
平台形 (3-3-5型)
平缓调整形态,子浪以3-3-5序列出现,多见于大4浪、C浪或B浪。
三角形 (3-3-3-3-3型)
包括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对称三角形和扩散三角形,常出现在第4浪或B浪。
联合型
双重三浪或三重三浪结构,多数为水平形态。
N字形态 :第2浪与第4浪反向,如“倒N”或“N”形。
倒N字形态 :第1浪与第3浪反向,如“倒N”形。
对称三角形态 :两浪幅度逐渐收窄,常出现在第5浪。
波浪理论的核心在于:
规模不变性 :无论趋势周期长短,8浪结构始终存在;
形态可调整 :时间可拉长或缩短,但基本型态保持不变。
通过识别这些基本形态及其组合,投资者可判断趋势方向与转折点,但需结合成交量、指标等工具验证信号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