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采购经理人指数)的指数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具体如下:
制造业PMI
反映制造业整体运行状况,涵盖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是经济的重要先行指标。
非制造业PMI
覆盖服务业等非制造业领域,与制造业PMI共同构成PMI的两大支柱,反映非制造业活动对经济的贡献。
综合PMI
通过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加权计算得出,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趋势,是市场综合评估的核心指标。
综合PMI由以下5个分类指数加权构成,权重分别为30%、25%、20%、15%、10%:
新订单指数 (30%)
反映企业新订单的变化情况,是经济活动的重要驱动力。
生产指数 (25%)
衡量企业生产活动的活跃度,指数高于50%表示生产扩张。
从业人员指数 (20%)
反映企业用工规模的变化,体现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 (15%)
逆指数形式,反映企业供应链的效率,指数越低表示配送越及时。
原材料库存指数 (10%)
衡量企业原材料库存水平,指数高于50%可能预示需求过热或供应不足。
部分资料提到产出指数、客户指数、内部过程指数等细分领域,但上述5个分类指数是PMI的核心组成部分,被国际通行使用。
以上指数通过月度调查数据编制,以50%为荣枯分界线,持续监测经济运行趋势,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