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职校的课程设置通常分为两大类: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具体如下:
所有学生需学习的基础课程与普通高中一致,主要包括:
必修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职业认知课等。
选修科目
根据学生兴趣或未来规划选择,例如政治、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
专业课程根据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设置,占比通常在70%以上,侧重实践操作与职业技能培养:
基础专业课程
例如汽修专业学习汽车构造、电路原理;护理专业包含基础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细分课程。
核心技能课程
如数控专业以数控机床操作为主,烹饪专业以食材处理、菜品制作为核心。
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实验课程(如机械加工、电子实验)、实习(如企业参观、岗位实践)等。
双轨融通体系 (部分地区试点)
如云南省综合高中在高二阶段提供“基础共性+路径分化”课程,学生可同时学习普高和职教课程,学分互认。
行业需求导向
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动态,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增加电商运营实务、新媒体营销等课程。
学分制管理 :部分课程采用学分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灵活选修。
升学优势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实现衔接,学生可通过“3+2”模式升入大专院校。
以上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兼具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满足不同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