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相关论是金融学中解释公司为何发放股利以及股利政策如何影响公司价值的核心理论。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四种:
该理论认为,公司通过调整股利政策可以向市场传递有关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例如:
高股利政策 :可能表明公司未来盈利稳定,吸引投资者;
低股利政策 :可能暗示公司需要再投资以实现增长,但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未来前景的担忧。
代理理论关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支付股利:
减少代理成本 :高股利支付限制了管理者的自由现金流,迫使其更关注股东利益,避免过度投资或挥霍。
该理论基于税率差异和时间价值,指出:
资本利得税通常低于股利收益税 ,且资本利得可以延迟纳税,因此公司倾向于通过资本利得(如股票增值)而非现金股利实现价值最大化。
股东更偏好确定的现金股利,认为“现金在手胜过资本利得”。高股利支付率可以降低股东承担的收益风险,从而降低要求的权益资本报酬率。
股利无关论 (无税MM理论)属于股利无关论,认为在不存在税收、交易成本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政策不影响公司价值。
客户效应理论 进一步解释了不同投资者对股利政策的偏好,与所得税差异理论结合可更全面地分析市场行为。
以上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股东偏好及市场信号的关系,共同构成了股利相关论的核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