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留学康桥的原因可从以下三方面综合分析:
追随伯特兰·罗素
1920年秋天,徐志摩受罗素哲学思想吸引,从美国赴英学习。虽到达时罗素已离开剑桥大学,但通过林徽因家族关系,他被推荐至康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深受罗素学术理念影响。
学术兴趣拓展
在康桥期间,徐志摩不仅学习政治经济学,还涉猎银行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领域,先后在克拉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位,后转向剑桥大学深化研究,形成跨学科学术背景。
康桥文化的熏陶
康桥的自然风光与学术氛围为徐志摩提供了独特的精神滋养。他称康桥为“精神依恋之乡”,认为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诗性灵,唤醒了他对美的追求。康桥的贵族教育方式(如品咖啡、吸烟)也融入了他对西方文化的认知。
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影响
康桥时期,徐志摩接触雪莱、拜伦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受其作品启发,开始创作新诗,奠定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风格基础。
自由与理想的觉醒
留学经历使徐志摩形成“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人生理想,他渴望通过学术研究实现“理想中的革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结合。
家国情怀的体现
尽管身处异国他乡,徐志摩始终心怀祖国,希望学成后报效中国。他在美国期间已积累学术基础,留学康桥既是个人成长需求,也承载了推动社会变革的使命感。
综上,徐志摩留学康桥是学术追求、精神体验与个人理想交织的结果,康桥成为其文学创作与人生哲学的重要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