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苗相关的症状,需根据疫苗类型和反应类型进行区分,以下是常见情况总结:
注射部位反应
红肿、硬结、疼痛,通常在注射后24-48小时内消退。
局部热敷可缓解不适。
全身反应
发热(通常37.2-38℃),持续1-2天,属免疫系统正常反应。
疲劳、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多自行缓解。
恶心、头痛、肌肉疼痛等,与疫苗成分刺激有关。
过敏反应
皮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瘙痒,多在注射后24-72小时内出现。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需立即就医)。
过敏性休克(数分钟至1小时内发病),需注射肾上腺素抢救。
神经系统反应
神经炎(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多见于百白破疫苗)。
偏瘫、惊厥等,严重时可能遗留后遗症。
偶见低张力低应答反应(休克样综合征),多见于2-8个月婴儿。
其他异常反应
局部脓肿(未吸附疫苗可能引发)。
血管神经性水肿(注射部位肿胀扩展)。
轻微反应 :保持休息,多饮水,局部冷敷或热敷。
严重反应 :立即就医,优先处理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急症。
疫苗接种禁忌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如百白破疫苗中的百日咳成分)需避免再次接种。
不同疫苗的副作用可能略有差异,具体以疫苗说明书或医生指导为准。若出现持续高热、反应加重或新症状(如意识模糊),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