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债券的方式主要根据发行价格与票面价值的关系、发行对象及承销方式等不同维度进行划分,具体如下:
平价发行
发行价格等于票面金额,即发行收入与未来还本金额一致。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债券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时,但此类发行在西方国家较为少见。
溢价发行
发行价格高于票面金额,未来偿还时仍按票面金额进行。这种发行方式适用于债券票面利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情况,企业可通过溢价补偿投资者因承担更高利息的风险。
折价发行
发行价格低于票面金额,但到期时仍按票面金额偿还本金。这通常发生在债券票面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时,企业需通过后期利息支付弥补发行时的利率差异。
私募发行(定向发行)
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发行,无需公开披露信息,手续简便且成本较低。常见于企业内部集资或与大型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时。
公募发行
公开向不特定投资者发行,需遵守严格监管要求(如注册登记、信息披露等),发行规模较大且利率通常低于私募债券。
直接发行
企业直接面向投资者销售债券,无需中介机构,适用于内部集资或具有广泛销售网络的企业(如银行)。
间接发行
通过证券公司、银行等中介机构完成发行,进一步分为:
代销发行 :中介机构仅作为销售渠道,未承担发行失败风险,剩余债券退还给企业。
包销发行 :承销机构承担全部发行风险,分为全额包销(先购后售)和余额包销(未售出部分由承销机构认购)。
担保债券 :根据担保方式分为抵押、质押、保证等类型,增强债券信用等级。
招标发行 :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承销商和发行条件,分为价格招标(荷兰式/美式)。
以上分类方式覆盖了债券发行的主要模式,实际操作中企业可能根据市场环境、资金需求及监管要求选择组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