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韧性考试主要考察考生的柔韧性、技术技巧及艺术表现力,具体内容因考试类型和级别有所差异,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静态拉伸
站立前屈、劈叉(纵劈叉/横劈叉)、下腰等基础动作,评估腿部、髋部及肩部的柔韧性。
部分考试会要求测量劈叉时大腿根部与地面的距离。
动态拉伸与协调性
腿部摆动、手臂环绕、压腿、踢腿、抱腿、控腿等动态动作,考察身体控制能力。
平转、空退(前/旁/后)、身体协调性动作等,评估整体柔韧性表现。
基础技巧
跳跃类:大跳、小跳。
旋转类:平转、四位转。
翻腾类:踏步翻、点翻。
控制类:下腰、抱腿、控腿等。
组合与即兴表演
考生需完成指定技巧组合(如四位转+平转+点翻)。
即兴创作能力,根据音乐节奏表演2-5套即兴动作。
成品舞展示
跳舞组合或剧目表演,时长通常为2-3分钟,要求展示舞蹈风格掌握和情感表达。
部分考试可能包含民族舞、古典舞或现代舞元素。
模仿与表情控制
现场模仿考官示范动作(如民族舞蹈四到八个八拍),重复次数根据要求。
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的协调性,需配合音乐情绪。
评分标准 :通常综合柔韧性、技巧难度、表演完整度及艺术感染力。
备考建议 :日常训练需注重基础功(如压腿、下腰)与风格化技巧的结合,建议配合视频分析改进动作。
以上内容综合了不同级别舞蹈考试的核心要素,具体以报考院校或考试机构发布的官方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