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龄是财务领域中用于评估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重要指标,其核心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下:
账龄指公司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从产生或确认之日起至实际收回之日止的时间长度。例如,2021年3月15日产生的应收账款,在2023年1月统计时,账龄为1年零10个月(而非简单相减的1年零9个月)。
基础计算公式
账龄 = 应收账款产生日期 - 应收账款收回日期
若按会计期间计算,需考虑跨年情况。例如,2011年10月产生的款项,在2013年1月统计时,账龄为1年3个月。
按月计算
企业常按月统计账龄,例如:
0-30天:正常账期
31-60天:关注级
61-90天:预警级
90天以上:高风险级。
账龄划分标准
标准划分通常为:
1年以内 :正常
1-2年 :关注
2-3年 :高风险
3年以上 :可能坏账。
坏账准备计提
通过账龄分析,企业可确定各账龄段的坏账损失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text{坏账损失} = text{各账龄段金额} times text{对应坏账率}$$
例如,30天以内账龄段坏账率为0%,61-90天为5%,90天以上为10%。
催收计划制定
根据账龄分布,企业可制定针对性催收策略:
提前通知客户还款(30天以内)
电话/书面催收(31-60天)
法律手段(60天以上)。
财务报表分析
账龄分布图可直观反映企业回款效率及潜在风险,帮助管理层调整经营策略。
计算基准 :需明确是按收入确认日还是合同付款期计算;
动态调整 :实际收回日期可能因折扣、重组等因素调整,需及时更新;
工具辅助 :可通过Excel函数(如VLOOKUP)或专业软件自动化处理。
通过科学管理账龄,企业可有效控制坏账风险,提升资金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