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秦至唐代
《论语·为政》:不聪不明,不能为王。慎子引谚春秋诗经维予小子,不聪敬止
《楚辞·九章·抽思》:惟聪惟惠,以保其身
《祈父》: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杨氏之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宋代及以后
《题画竹》: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虽未直接用“聪”字,但“独坐幽篁里”隐含聪慧超脱的意境)
《送辨聪上人还广陵》:莫学休公学远公,了心须与我心同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禅宗诗歌中蕴含聪慧解脱的哲思)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以“不识庐山真面目”体现超越表象的聪慧)
三、其他相关诗句
《赠卫八处士》: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虽未用“聪”字,但“天生我材”隐含自我认知的聪慧)
《题破山寺后禅院》: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常建,禅宗诗歌中蕴含洞察世事的聪慧)
注:部分诗句虽未直接使用“聪”字,但通过意境或哲理与“聪慧”相关联,故一并收录。如需严格意义上的“聪”字诗句,可进一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