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付款条款
在合同签订前,与业务部门协作审核付款条款,增加分期付款、预付款比例等降低逾期风险条款。
保留追责依据
确保合同包含逾期付款责任条款,如滞纳金、违约金或优先受偿权,为后续追讨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信用档案
通过财务系统实时更新逾期账款状态,标记高风险客户,为精准催收提供数据支持。
动态分析欠款原因
结合账龄分析、客户付款习惯等维度,识别逾期深层原因(如资金链紧张、合同纠纷等),制定针对性策略。
预警与提醒
超期后通过邮件或电话发送催款通知,明确付款期限及逾期后果,保留沟通记录。
法律威慑
若逾期未还,发送律师函或提起诉讼,明确法律后果(如诉讼周期、财产冻结等),提升还款意愿。
业务部门配合
将催收任务分配给具体业务员,建立提成激励机制,同时提供专业培训提升催收技巧。
法务部门联动
对恶意拖欠客户,及时移交法务部门处理,同步提供交易凭证和催收记录,保障追讨效率。
直接明快沟通
避免绕弯子,直接说明欠款金额、付款期限及法律后果,例如:“根据合同,贵方应在30日内付款,否则将启动法律程序。”。
竞争策略
强调供应商优先付款权,暗示客户若不还款可能影响其商业信誉或导致供应链中断。
催款时保持专业态度,避免人身威胁或公开羞辱,以免激化矛盾。
若客户提出不合理抗辩,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非采取极端措施。
通过以上策略的综合运用,财务部门可在合规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催款效率,降低坏账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