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吏三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共六首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展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具体如下:
《新安吏》
描写新安县吏征兵的情景,通过“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等句,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百姓的无奈。
《石壕吏》
叙述老妇被迫送子从军的悲惨经历,“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成为千古名句,深刻反映了战争对家庭的摧毁。
《潼关吏》
以潼关守将的口吻,描写了修筑长城的残酷场景,“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展现了战争的惨烈。
《新婚别》
通过新娘的独白,表现了战乱中婚姻的破灭,“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直抒胸臆。
《无家别》
描绘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与《石壕吏》呼应,强化了灾难的普遍性。
《垂老别》
老翁送子从军的场景,通过“出门看”“独与老翁别”等细节,刻画了老年人的无助与绝望。
现实主义巅峰 :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下启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被誉为“诗史”。
叙事手法 :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独白,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