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作业作为高危工程活动,存在多方面的风险,需从人员、环境、设备和管理等维度综合防控。以下是主要风险及预防措施:
冲击波伤害
爆炸产生的空气冲击波可导致人员耳聋、内脏损伤甚至死亡。
飞散物伤害
碎石、金属碎片等飞散物可能击中人员或损坏附近建筑,造成伤亡。
有毒气体中毒
爆炸生成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易引发窒息或中毒。
粉尘危害
长期暴露于爆破粉尘(如石英、岩粉)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
直接破坏
爆破可能摧毁设备、设施及建筑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次生灾害
震动引发周边建筑结构损坏、火灾或爆炸(如油气积聚)等连锁反应。
空气污染
释放的粉尘、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周边空气,影响生态平衡。
噪音污染
高强度噪音(如炸药爆炸、设备运行)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
违规操作处罚
未遵守爆破管理制度(如未执行“三检”制度、超量装药)可能导致罚款、赔偿或刑事责任。
环境破坏赔偿
因爆破引发的环境污染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井下爆破 :存在瓦斯爆炸、透水事故风险,需严格管理瓦斯浓度和支护措施。
玻璃爆破 :材料缺陷、安装不当或温度应力可能导致自爆,需加强材料检测和工艺控制。
技术规范
严格遵循爆破设计规范,控制装药量、炮眼深度等参数,确保“一炮三检”执行到位。
安全防护
配备防冲击服、防尘口罩等防护装备,设置防护网、缓冲区,减少飞散物危害。
环境管理
采取湿式作业减少粉尘,设置通风设施排除有毒气体,爆破后及时清理现场。
培训与责任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落实“三人联锁放炮制”等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通过全面风险识别与防控,可有效降低爆破作业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