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的核心指标体系需兼顾数量与质量,主要包含以下五大类指标,需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
GDP增速
传统增速指标,反映经济总体规模扩张速度,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质量。
工业增加值增速
体现工业部门对经济的贡献,是稳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城镇调查失业率
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稳定就业是民生保障基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展示消费市场活力,消费回暖是经济复苏的重要信号。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
体现居民购买力提升,与消费能力直接相关。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控制涨幅在3.5%左右,避免通胀压力。
PPI(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反映工业品价格走势,稳定有助于企业盈利。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包括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长期经济增长。
社会融资规模
体现资金流动性,反映投资意愿和能力。
人民币贷款增速
信贷投放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衡量资源利用效率,反映经济质量提升。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体现创新驱动力,公式:研发经费/ GDP * 100%。
资产负债率
控制企业债务风险,公式:总负债/ 总资产 * 100%。
进出口贸易额 :反映外部需求,公式:出口 + 进口。
财政赤字率 :公式:财政赤字/ GDP * 100%,需平衡刺激与风险。
产业结构优化度 :第三产业/ GDP 或高新技术产业/ GDP。
综合应用建议 :需以质量指标(如就业、创新、生态)为优先,倒推适宜增速。例如,2025年重庆国资委提出以营收、利润、劳动生产率为核心指标,同时管控债务和风险。不同领域(如制造业、服务业)可设定差异化指标体系,形成政策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