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资本构成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实收资本(股本)
银行股东实际投入的资本,是核心资本的核心组成部分。
资本公积
包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等形成的资本积累,虽不直接增加注册资本,但可增强资本实力。
盈余公积
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性资金,用于增强银行资本实力。
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给股东的净利润,可在需要时转化为实际资本。
少数股权
银行中少数股东所持有的股权,虽占比小但属于核心资本。
优先股
具有优先分配股息权但通常无投票权的股权工具。
永续债
无到期日的债务工具,可补充核心资本。
可转换债券
可转换为普通股的债务工具。
混合资本债券
兼具债务和股权特征的金融工具。
重估储备
资产重估增值形成的储备。
根据《巴塞尔协议》及我国监管要求,银行总资本包括:
核心一级资本 (占资本充足率60%以上)
其他一级资本 (占资本充足率10%-15%)
二级资本 (如次级债、长期次级债务等)
账面资本 :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本,包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经济资本 :银行为应对风险所需的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相关。
银行资本通过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的有机组合,保障其稳健运营和风险抵御能力。不同层级资本在功能、来源和监管要求上存在差异,共同构成银行资本体系的完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