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计划根据招生类型和目标群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具体如下:
强基计划
选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支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和高校专业测试综合评定。
综合评价招生
结合高考成绩、高校考核(如面试、作品评审等)及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分类考试与综合评价的衔接模式,不同高校政策差异较大。
高校专项计划(专项计划)
主要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学生,要求考生户籍及学籍满足条件,通过高校专项计划可享受降分录取优惠。
高水平运动队与艺术团计划
高水平运动队 :选拔体育特长生,为重大体育赛事培养后备人才。
高水平艺术团 :从在校生中选拔艺术才能突出的学生,不再通过高考录取。
保送生计划
全国16所外国语中学学生可通过中学推荐并参加高校测试后免试入学,主要针对语言类相关专业。
自主招生计划
选拔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学生,考生可申请参加高校自主考核,部分高校还设有强基计划专项招生。
地方专项计划
针对各省农村学生,要求户籍及学籍连续3年以上,专项计划占本科招生规模的2%左右。
少数民族专项计划
包括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本专科班,支持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预科班与少数民族班
预科班 :为非英语母语学生提供过渡性学习,部分院校与高校合作办学。
少数民族班 :实行小班化教学,注重文化适应与专业培养。
招生计划专业
包含学术类(如数学、物理等)和职业类(如医学、工程等),具体专业设置因高校而异。
招生批次与规则
按本科一批、二批等划分,录取规则包括分数、志愿、加分政策等。
录取流程
一般包括投档、高校阅档、预录及补录等环节,部分计划(如强基计划)采用综合评分制。
政策差异 :不同计划对考生条件、录取标准差异较大,需仔细阅读高校官方文件。
时间规划 :建议尽早关注高校招生简章及专项计划申报截止日期,避免遗漏。
以上信息综合了近年高校招生政策及权威来源,具体以当年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