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折旧是会计中用于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减少的重要科目,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固定资产损耗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物理磨损、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的价值减少,是累计折旧的核心组成部分。
折旧方法与政策
企业根据固定资产性质选择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算折旧额,这些方法的选择及调整(如变更折旧年限、方法)均会影响累计折旧的金额。
科目性质与借贷方向
累计折旧属于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期末贷方余额反映累计折旧总额。
折旧费用分摊
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计算后,分摊至各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历史成本与净值
累计折旧通过逐步扣除历史成本,反映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原值 - 累计折旧 = 固定资产净值)。
政策变更影响
企业变更折旧政策(如延长使用年限、调整折旧方法)时,需对累计折旧进行调整,以反映新的价值分配方案。
折旧起始时间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停用资产仍需计提折旧。
报表作用 :通过累计折旧,企业可实现配比、可比性等会计原则,反映资产向经济效益的转化过程。
以上内容综合了会计核算原则与实务操作要点,涵盖累计折旧的核心要素及影响因素。